渭南市合陽縣黑池鎮的羊肉糊餑,據民間傳說是在元代由蒙族傳入而遺留下來的,以油水厚、味道美、價格低廉、經濟實惠的特點被譽為關中四大名吃之一。過去曾有“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諺,可見其受群眾歡迎的程度。黑池羊肉糊餑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
煮羊肉要用、胡椒、茴香、表鹽、草蔻、丁香等“十大調料”,還要掌握好火候。烙餅用燙面,加上青鹽和堿水,揉勻,搟成一尺左右直徑的圓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黃卻無焦點為止。面餅雖薄卻筋道,折疊起來,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長、寬窄均勻的細條,備用。
吃時不能用大鍋統煮,常用炒瓢或小鐵鍋分煮,每次一盤或兩盤。用原汁羊湯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蔥花,盛入平盤,紅艷艷、油汪汪、逗人食欲。合陽民間風俗,認為立春后萬物復蘇,吃羊肉容易引起舊病復發,加之母羊進入孕期,不宜宰殺,所以清湯羊肉和羊肉糊餑在立春之后便從市場上消失,待到家里六月后重新上市。此時羊肥湯美,正好大飽口福。市場發展,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味道鮮美的黑池羊肉糊餑。
清末民初,地處南北交通要道的黑池鎮有六七家羊肉糊餑店,以彭月兒老師傅傳授的徒弟王有娃最為出名。如今黒池高正民糊餑最為有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