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鄉黨第十》中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本是孔老先生說祭祀的食物的,現在多用來講食物坐的精致考究。
這句話放到陜西的面里也是可以說道的,別看一碗面煮起來輕松,做起來不然。
北方人大抵吃面都愛蔥蒜,多鹽醋多辣子,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主要經濟作物離不開麥子,面自然就成了主食,對于大部分北方人來說,吃面才能飽肚提力氣,米飯是要配菜請客宴席的,干活,是不成的,陜西的面食種類繁多,滋味各異,說起來,做起來有講究,說起來是學問,倒也是值得提一提。
之前評選中國十大面食,沒有陜西的面食,我是大大的不服氣的,陜西biangbiang 面光名字就講究足足的,臊子面爽滑,麻食順口,油潑面豪爽,蒜蘸面光溜,臘汁肉揪面片更是味道豐富,讓人想起來就口水直流,而這些,是那些機械麻木的壓平切割的面條和單調統一的配菜碼上去的面所永遠不具備的!、
寬度
褲帶面:陜西人愛吃面,還體現在面條粗細的命名上,根據寬面會有不同的名字
最有名的寬面是褲帶面,最寬的地方有5厘米,筷子夾起來氣勢十足,也是忒滴很!這樣的寬度一碗放不下幾根,做蒜蘸面多些,胃口小的一根就吃飽!
然后就是扯面了,寬度在1-2cm左右,有名biangbiang 面一般都是拿扯面來做,面和好后做成劑子,外面抹上油,扯面時發出biang biang 的敲擊案板的聲音,因此得名,看起來油光水滑,尤其以寶雞西府的有名,口感勁道,攪拌面條還會biang biang作響,吃頓飯也有聲有色。
韭葉: 也就是和韭菜葉子一樣寬的面條,這樣的寬度如果是機器做出來的就軟綿綿,如果是手搟面,那就美得很了,寬度適中,干拌最合適,不會因為太寬而手腕子累的慌,面條上可 以均勻粘上調料,用來做菠菜面最好
棍棍面:和蘭州拉面近似,手工做出來的面身爽滑勁道,嚼勁十足,因為整體圓潤,搭配簡 單的油潑最佳,不需要太多配菜,光是面條本身的味道就很迷人了,燒的噴香的有潑上去一 瞬間,面條本身的香味就出來,就瓣蒜來一碗,像踏實質樸的西北漢子。
細面:面條要是到了講究細的程度,分的就講究了,一般常吃的面條都算細面了,大名鼎鼎的岐山臊子面面身一般都較細,但是多少會扁平一些,也有圓的,不一而足,一般來說,臊子面更講究臊子的搭配,配菜口感各不相同,木耳爽脆,雞蛋香濃,韭菜提味,豆腐清淡,肉沫鮮嫩,胡蘿卜脆甜,還有更多的配菜可選,口味酸辣,不管是湯面還是干拌,都是精彩豐呈的陜西味道。
麻食
麻食作為眾多面食中形狀最為特別的,在山西等周邊地方也叫”圪咜“,“手撇面”、“捻面卷”等等,將花生米大小的面劑子用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圓滾滾,小巧巧的麻食口感 q 彈,做成帶湯的燴麻食最棒,生病或者腸胃虛弱的時候,連湯帶水來一碗,立刻原地滿血復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