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網訊(通訊員 李軍民)李明,現任渭南市臨渭區博物館館長(區文管所所長)。2020年以來,李明帶領文物保護工作者進一步強化文物安全制度措施,該館在文物管控方面的能力也進一步加強。先后負責制訂印發了《關于臨渭區加強田野文物保護工作實施方案》、《渭南市臨渭區文物系統安全生產火災隱患整治暨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消防宣傳月”、“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等重要節點,該博物館集中開展文物普法宣傳,當地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得到不斷增強,文物保護的各項工作日益規范、井然有序。
在“秦鷹—2021”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在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進一步健全了打擊文物違法犯罪工作長效機制。臨渭區文物管理所在臨渭公安分局的配合下,打掉2起盜掘古墓葬、文物遺址、倒賣文物犯罪團伙;2021年12月,配合臨渭分局吝店派出所在吝店鎮蒲陽村抓獲2名盜掘古文化遺址的犯罪嫌疑人;2022年4月,咸陽市武功縣公安局民警抓獲3名曾在孝義鎮北周村進行盜掘地下遺跡文物的犯罪嫌疑人;2022年5月,臨渭區文物管理所配合武功縣公安局民警,聯合開展對其中2名犯罪嫌疑人的案發現場指認工作以及實際現場勘探調查工作。
針對目前文物犯罪分子組織嚴密,手段專業,分工明確,工具先進,方式隱秘等新趨勢、新特點,全區堅持以防為主,打防結合,主動出擊,依靠群眾,密切配合,形成群防群打工作新局。
臨渭區田野文物點多面廣,單靠文物工作人員和公安干警的力量很難實施全面的監控措施,更不可能對犯罪分子進行更為全面有效的打擊。為此,加強群眾文保員隊伍建設。在增加群眾文保員數量的同時嚴格把關,確保文保員素質,在同等條件下,黨員優先,確實把政治思想覺悟高,責任心強,熱心公益的群眾確定為文保員,確保每一處田野文物得到有效看護。并且,制定了文保員管理辦法,對文保員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適當提高文保員的待遇,給予工作責任心強、及時提供有效信息的文保員以重獎,提高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
同時,利用全區多方位打擊文物違法犯罪工作這一有利契機,開展文物法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和文物保護意識。與公安部門聯手把近幾年打擊文物違法犯罪的工作措施和成果,制作成大型圖片展板進行展覽,將法制教育宣傳加入文物保護、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方面的內容,印發文物保護宣傳資料和《打擊文物違法犯罪和行政執法工作手冊》5000余份,在田野文物保護單位制作公告公示牌向社會公布文物違法犯罪舉報投訴電話,動員各方面力量為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做貢獻。通過這些宣傳活動,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了嚴厲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良好氛圍。
2022年,經陜西省文物局文物專家重新核定,新增珍貴文物38件,使全區珍貴文物數量由73件增加至現在的113件。館藏文物管護工作得到加強,文物出入庫的核定、檔案登記工作強化,文物登記無遺漏;完成了館藏文物分類存放、整理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完善總、分類賬登記工作。
同年,圍繞《文物保護法》和《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充分利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節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文物法律法規,文物知識宣傳活動;聯合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活動,參觀渭南皮影、石刻長廊;積極利用文物法律法規、渭南名人、文物景點等宣傳展板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廣場、進機關“四進”活動共10余場,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此外,文物保護制度、預案得到健全。制定了田野文物安全保護應急預案、古建消防安全應急預案;代表臨渭區政府與各街鎮簽訂了《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與各文保員簽訂了《安全承諾書》;負責編寫完成區級以上文保單位“四有檔案”。
在加強田野文物保護工作方面,李明督促文物保護單位繼續嚴格落實文物安全工作責任,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文物部門的監管責任、管理使用單位的主體責任,給49處重點文保單位栽立安全責任人公示牌,達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覆蓋。與此同時加大田野文物巡查檢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對文保單位進行安全檢查,使該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全年共出動巡查288人(次),確保了田野文物的安全與穩定。
在文物修繕方面,該館爭取到了省、市資金500余萬元對省級文保單位王進哉故居、崇寧老爺廟等古建筑進行修繕;爭取市、區資金對區級文保單位北城門、老城書店城墻、關帝廟等文保單位進行維修及搶險排危工作,及時消除古建筑安全隱患。此外,全年完成了18處建設項目選址前期文物調查工作,糾正違規建設方案2個;在考古發掘工作中,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省級文保單位北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共同撰寫了發掘報告;建立起區、街鎮、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絡,并在文保單位所在地聘請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保護員,目前全區共有群眾文保員50余人,都簽訂了安全責任書;對全區革命文物進行了摸底調查,確定革命文物舊址2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