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編熱線:0913—3362222

                投稿郵箱:wnw0913@163.com

                首頁 > 縣市頻道 > 臨渭 > 正文

                美了村莊富了民 ——臨渭區橋南鎮天留村鄉村旅游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核心提示: 從無人問津到成為旅游景點,臨渭區橋南鎮天留村的名氣伴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響亮。

                從無人問津到成為旅游景點,臨渭區橋南鎮天留村的名氣伴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越來越響亮。

                告別了曾經的貧瘠,小村依托天留山森林公園實現華麗“轉身”,也與精準扶貧對接,闖出了一條“吃農家飯、賞農家景、住農家院”的田園式旅游扶貧新路子。

                貧困戶“變身”為老板

                進入初冬,寒意漸濃。但記者走進天留村,發現村道旁依然綠樹成蔭,花海蔓延,溪泉貫穿,不禁感慨,好一派美麗恬靜的鄉村美景。

                然而,秀麗山川下亦有經濟窘境。在村里進進出出,41歲的貧困群眾劉濤曾經以為就要一直這么窮下去了。但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全村旅游發展勢頭迅猛,今年起,一家人換了個“活法”,在家里辦起農家客棧搖身當起小老板。“我爸患有腦溢血,身邊離不開人,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幾畝小麥,說起來慚愧,有手有腳的咋就成了貧困戶呢?”劉濤很不情愿當貧困戶,因此,2017年11月,村上鼓勵群眾發展農家樂時,早年在外幫廚的他第一個報名參加。

                在村上以及幫扶單位——臨渭區紀委監委領導的幫助下,劉濤的5萬元貼息貸款很快申請到位。隨后,加蓋二層小樓,里里外外大裝修,直到將營業執照掛上墻的那一刻,劉濤還覺得“像在夢里一般”。“今年‘五一’營業到現在半年多了,旺季時每個月落到手里平均能有4000多元,眼看著顧客越來越多,我回頭還得雇個服務員。”劉濤笑著說道。

                “劉濤,你這農家樂最近生意咋樣?一定要保證飯菜質量,這樣才能吸引回頭客。”說話間,村主任湯曉林走了進來。“那當然,菜都是咱自家種的,綠色無污染。”劉濤接過話茬。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以前,村上沒有項目,集體經濟也沒有收入,村民靠著種點小麥、玉米為生,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真是‘抱著金碗要飯吃’。”湯曉林口中的“金碗”便是天留山森林公園。2015年初,“窮則思變”中,臨渭區為天留村“量身打造”了鄉村民俗旅游的發展規劃。2015年年底,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引進了區城投、區文旅、天留郡、老香君等企業,也拉開了村子巨變的序幕。

                首先,對村容村貌、通村路主干道集中整治,硬化進村公路1300米,修村內水泥道路4600米,鋪設綜合管網3800米,安裝路燈220盞,改建無害化廁所105個,建成日處理污水300立方的污水處理站兩處,村莊范圍內主干道路、支干道路兩側均設置有垃圾箱,固定保潔員對垃圾進行日清理、鎮級負責轉運,全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程度達到100%,確保視線內無明曝垃圾。與此同時,進行徽派建筑民居改造158戶,修建空中棧道1500多米、空中木屋15座,并建成了薰衣草莊園。

                一串串數字換來了村子“顏值”的大幅提升,榮譽也隨之而至。2017年,天留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今年10月,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今年“五一”黃金周,全村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收入200余萬元。

                旅游扶貧鼓起百姓錢袋子

                成立天留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村集體公司——渭南謙信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按照“黨支部+村公司+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村上旅游扶貧打出的組合拳。他們積極鼓勵群眾參與投資建設,引導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入股村級公司,從旅游開發中受益,目前,全村共有貧困戶103戶383人入股集體公司,村集體按照比例進行分紅。

                與此同時,2017年年底,村上將廢棄的天留村小學以每年5萬元的租金,出租給一家餐飲服務公司,由其開發建成集餐飲、茶藝、休閑于一體的“天留小院”。“‘天留小院’等招工優先安排貧困戶,讓貧困群眾不僅有了分紅,也在家門口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湯曉林告訴記者。

                小村“顏值”高是天留最響亮的品牌、最寶貴的財富、最大的后發優勢,也是臨渭區旅游扶貧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臨渭區系統梳理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區域交通、人口規模等情況,制定旅游扶貧項目規劃設計及建設實施方案,通過景區建設、土地流轉、參與景區經營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目前,全區所有景區共完成土地流轉約2.2萬畝,按照每年每畝地800元進行補貼;在“四園一基地”景區建設過程中,臨時用工2900人次。截至10月底,各景區共安置貧困戶公益性崗位113人,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工資;引導貧困戶自主經營農副產品、手工藝產品等土特產銷售,通過“旅游+農產品”“旅游+農家樂”等方式,為貧困戶增收約40萬余元,全區共接待游客148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7.02億元,臨渭區用“全域旅游”的思路書寫著旅游扶貧的答卷。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張珂
                0
                本網站部分圖文信息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及時刪除。網站法律顧問:陜西圣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李剛慶
                技術支持:渭南青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www.davidridges.com 媒體支持:陜西網渭南站 投稿信箱:wnw0913@163.com 新聞熱線:0913-3362222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11189號-2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6號     
                 
                亚洲啪啪|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超碰国产精品久久|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